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怒海覆清1852 > 第七五一章 伯力窝集(1/2)

第七五一章 伯力窝集(1/2)

    伯力屯位于库噜河汇入黑龙江的位置。

    满清称呼这里为混同江,沿着江的两侧有不少达斡尔人的屯子。

    只是在去年夏天,沙俄人从黑龙江上游武装通航到这里之后,大部分的寨子都被沙俄人攻破了。

    还有一些人逃到了南边去。

    满清朝廷对沙俄采取不抵抗的政策,让沙俄人的气焰嚣张,对沿江的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屠杀。

    伯力屯一度废弃,不过在入冬之后,清军再次驻扎这里。

    他们驻扎这里是因为在入冬之前,各个寨子的头人需要到这里来缴纳赋税。

    他们的赋税就是上等的兽皮,以及一些珍贵的药材,这些东西都是要进贡给宫里的。

    而这些头人也会带上自己的财物在这里猫冬。

    毕竟跟驻军在一起相对安全一些,他们还能跟驻军以及来这里的商人交易一些东西。

    当然了,能够来这里的商人也都是那种非常胆大的商人。

    吉林将军景淳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官员,这混同江的下游是吉林将军辖区。

    沙俄人侵犯占领下游之后,有汉官上书朝廷让开放吉林混同江流域的荒地给关内的汉人开发。

    让关内的无地汉人前去开垦土地,一方面能够减少流民,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混同江下游的防御。

    但是这个景淳却上书极力反对。他的思想就是,宁愿让沙俄人占领,也不能让汉人过来开发。

    其实这个景淳还是一个汉军旗,他的祖上姓邵,后来入了旗就改为了邵佳氏。

    但是他却似乎比真正的满人更加瞧不起汉人。

    这种人的心理带着一些扭曲,真的是很难理解。

    华族占领的庙街实际上也是由吉林将军府管辖,确切地说属于三姓副都统管辖。

    这三姓副都统辖区非常大,包括松花江下游、黑龙江下游、库页岛及乌苏里江流域的绝大部分地区,东到大海和约色河以北地区,西隔毕占河与黑龙江将军辖区接壤,北至乌梯河以南,南至蜂蜜山与宁古塔副都统辖区毗连。

    后世被沙俄侵占的地方大部分都属于这个副都统辖区。

    所谓的三姓是指康熙年间编努叶勒(今卢姓)、葛依克勒(今葛姓)、湖西哩(今胡姓)三姓赫哲族长为三世管佐领。

    其后在松花江的东岸建立三姓城,长期作为貂皮和人参贡缴、贸易的集散地。

    雍正十一年于越里吉旧城之南筑城,雍正九年设三姓副都统,管辖自三姓城以下松花江、混同江流域至黑龙江口及库页岛长达三干余里的广大区域。

    然而清廷在三姓城以下便再无任何副都统、城守尉、协领驻地,以一个副都统衙门根本无法顾及如此广大的区域。

    因此当沙俄人渗入黑龙江下游,后世的扶桑人渗入库页岛南部时,清廷鞭长莫及,最终导致咸丰十年失去乌苏里江以东全部区域。

    当然,现在这种情况也为华族在远东秘密发展创造了条件。

    当护卫军击败了沙俄人,入驻庙街之后,一直到现在,清廷都不知道自己的关外北方已经被他们口中的海匪控制了。

    他们依然觉得海匪都是南方人,自然应该是从南方打来才对。

    而且南方人都应该是无法适应北方的生活才对。

    此时城内驻守的清军是三姓副都统麾下的一员小将,名叫葛齐云。这个人可不是汉人,他的老姓是葛依克勒。

    因此确切地说,这人应该叫葛依克勒·齐云。这是一个典型的赫哲汉子。大扁脸、宽鼻子,满脸的油腻,也许是平时猪肉吃多了。

    整个伯力屯子只有一间砖瓦房,还带院子,这里被葛齐云占了。

    别人当然不敢说什么。

    事实上这里属于一个商人,这人名叫赵本财,乃是盛京的商人,每年冬天之前,赵本财都会带上一批杂货、粮食、盐巴向东走到松花江上游,然后乘船到达三姓城,完成第一次交易之后,继续顺江而下到伯力窝集,然后在这里过冬。

    窝集是当地人对集市的称呼,屯子则是定居点。伯力既是一处定居点,又是一处市场。

    因此称呼这里是伯力屯或者是窝集都没有问题。

    葛齐云来了,抢了赵本财的住处,他丝毫没有办法。在大清,商人就是肥羊,任人宰割。

    除非你榜上了某些官员。

    葛齐云虽然也有后台,但是只在盛京有用。到了外面,他只能拿钱开路。

    住不了大房子,这里还有很多作为仓库和店铺的土屋,烧上土炕,凑活着也能住。

    这个时候白天已经开始变长,但是太阳总是挂在天边,升不到头顶去。

    赵本财穿着貂皮大衣在屯子里转了一圈,该交易的东西都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