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怒海覆清1852 > 第七五〇章 驯鹿突击队(1/3)

第七五〇章 驯鹿突击队(1/3)

    奕譞知道自己被坑了,但是他无力反抗,第一天,军机处就将筹粮的重担交给了他。

    这可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他不可能不管不顾总要做点什么。

    咸丰那边已经开始集结军队,准备趁着天气转暖给徐州城来上最后一击。

    夜色中的福州城,静悄悄的,码头区被整个封锁了起来。

    可是走进宽敞的码头堆场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密密麻麻的士兵,整整齐齐地列着密集的队形。

    如果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此时一定会当场晕倒。

    码头上,探照灯将登船的位置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这些探照灯由不远处的发电机供电。

    使用电力之后,人的活动时间也得到了延长。

    用火焰照明的时代终于要结束了。

    因为是在夜晚,没有演讲,也没有检阅部队的环节。

    “元首,北伐纵队已经集结完毕,一共五万余名将士,全部到位。”康老八上前汇报道。

    八爷今天也穿着一身军装,个性的八字胡,配上棱角分明的脸型,让他压在大檐帽下面的脸看起来异常的冷峻。

    八爷要是在古代,穿上一身盔甲也是如同关云长一般的人物。

    “好,开始登船。”董良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下令登船。

    这五万人是在中洲岛上训练的,南城码头对面的中洲岛都是华族的军事禁区,上面除了几所军校之外,全都是军营和训练场。

    这五万人是从华族的老光复区集结起来的守备队。

    董良几乎将地方上的老守备队给抽调一空,一部份人直接调到前线跟在主力部队的后面行动。

    另外又从中抽调了五万人,以中州陆军学堂的学员为骨干,组建了一支北伐纵队。

    这支纵队将由董良和康老八亲自带着北上。

    他们的目标是截断咸丰大军的后路,将这支清军最后的主力给堵在山东境内。

    进而将其围歼。

    这支北伐纵队的存在一直被严格保密。就连华族内部的人知道的也很少。

    农历三月份,南方早就已经可以穿单衣。

    北方也在变暖,黄河上的冰都开始融化。

    遥远的虾夷岛上,也有了一丝春的气息。

    李开芳骑在一匹毛发浓密的棕色大宛马上,出去逗了一圈。

    回到马厩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坐骑马蹄上竟然粘上了烂泥。

    这说明雪层下面的冻士已经开始融化了。

    春天就要来了。北方的春天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失。

    “嘟嘟嘟……”的哨声在军营中响起,猫在屋内学习文化知识的骑兵都被喊了出来。

    “从现在开始重心转入野外训练。”

    李开芳的话刚刚说完就引起了一阵震耳的欢呼声。

    战士们宁愿在外面受冻,也不想学习文化知识了。

    “去他们娘的他塞努(蒙古语)。老子终于不用再学蒙古话了。哈哈哈……”

    有的士兵因为太激动了,忍不住叫了出来。

    顿时有一根马鞭抽了过来。

    马鞭刻意打到了对方的军装上,不过还是让人感到生疼。

    “哎呦,司令,我错了,小的知错了。”士兵赶紧认错。

    “他娘的,白天训练,晚上还要继续学蒙语,你不会说他们的话,到时候怎么指挥他们?我们只有五干人,撒到草原上连根毛都不算。你要记住你们的使命是发动草原上的牧民,底层的牧民跟咱们那的佃户一样,咱们给他们牧场、牛羊,让他们跟着咱们干。以后这北方的草原上不要札萨克,不要旗主,不要王爷,我们华族将在这里建立一种新秩序。这里将是华族的草原,草原上的牧民也将是华族的子民。你们他娘的以后都要留在草原上,讨一个草原老婆,元首也会给你们分一块牧场。”

    李开芳将手下又教育了一通。

    他们这支骑兵中队,已经在函馆呆了一个冬天。

    这些人都是从各个支队的骑兵大队中抽调出来的,早就通过了基本的骑兵训练。

    他们在函馆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高纬度的寒冷气候,另一方面是在这里接受集训。

    这其中包括学会用蒙语交流,包括草原上牧民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包括如何发动他们起来造那些王爷的反。

    这些骑兵现在跟后世的那些八路军武工队一般,他们是要下去拉队伍的,而不仅仅是打仗。

    其实这种滚雪球式的战争动员方式,护卫军当初光复福建的时候就已经用到过。

    那时候,董良是将教导队给派出去,让他们自己拉队伍,谁拉的人多,谁的职务就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