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秦时小说家 > 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父皇讨厌(求票票)(1/3)

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父皇讨厌(求票票)(1/3)

    “明其属!”
    “定其则!”
    “郡侯此言,却也是不无道理,九卿之属,过半归属于咸阳宫,其余归于国府三公。”
    “相邦文书所语,乃内外相连有通,避免内外不相知。”
    始皇帝嬴政踱步殿内,细细听着皇弟之言。
    其实皇弟以前也和自己说过类似的官制信息,自己当时忙碌攻灭六国,未有细细一想。
    有些东西虽好,却不足以施行。
    而今对比国府、廷尉府拟定的官制纲要,或许,未必没有借鉴之处,于皇弟所言,缓缓而应。
    “虽不无道理。”
    “但官制落下,三公九卿甚多,或是归于咸阳宫,或是归于三公,实则在直接管辖上,出现两种可能。”
    “陛下可以直接向九卿下达诏令!”
    “三公也可下达一些文书。”
    “诚如此,其实可以将九卿细细分开,将属于咸阳宫的直接彻底化入咸阳宫,将属于三公的彻底划过去。”
    “三公所为,除却直接向陛下陈述意外,其余大体为官吏的考核、升迁审定。”
    “为治粟内史的职责,负责大秦目下疆域、田地、户籍、赋税、俸禄及一切计然事,大田令便在其中。”
    “为掌管诸般礼仪之事,典客、奉常各有所属。”
    “为国尉所辖之事。”
    “为廷尉所辖之事。”
    “为将作少府所辖之事,少府可归咸阳宫,也可单独设立行署,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如此,国府三公统辖诸般行署,三公直接禀告诸事于陛下,陛下身边也有九卿之属,可专门相连三公。”
    “使之职责更为明确。”
    周清继续说道。
    国府设立的三公九卿,还是不错的。
    大体纲要有了。
    就是在于一些细节上,还可以更为细化一些,一些行署的职责还可以归类细化一些。
    “嗯。”
    “有些道理。”
    “此言有些类似郡侯在四郡所设政事堂,政事堂直接管辖诸般行署要务,层次清晰,郡侯直接管理政事堂。”
    始皇帝嬴政明白此意。
    而且也有些熟悉之感。
    当然,现在涉及整个大秦的官制,更为复杂了。
    “有类似之处,却也得讲究阴阳平衡。”
    “果然官制之下,三公位重,则陛下则轻,其后果便是,法术势失衡,二柄易手。”
    “若是三公位轻,则陛下则重,其后果,便是君主乾刚独断,英明君主则可,昏聩君主,国将衰落。”
    “其实都不为妥当。”
    没有任何一种官制是完美的。
    只能够尽可能的符合眼下,符合需求。
    主要还是要看官制落下之后的决策力、执行力、掌控力。
    周清拱手一礼,说道其中精妙。
    其实,皇兄应该也知道,但也是想要尽可能拿出一套尽可能使用长久的官制。
    “哈哈哈,郡侯所语,朕一直欢喜。”
    “庙朝之中,唯有郡侯能够和朕说这些。”
    “不过,咸阳宫和三公之中要讲究一个平衡,否则,事事朕做主,要三公何用?”
    “果然事事三公做主,要朕何用!”
    “蒙毅,可有落下郡侯所言,将其下发国府、廷尉,再行速速细化,三日后,朕要看到崭新的东西。”
    嬴政笑语回荡在殿阁内。
    相召皇弟今日前来,便是为了能够尽可能让官制优化,更合大秦,现在……真的有所得。
    看向一侧正在奋笔疾书的蒙毅,吩咐着。
    “喏!”
    蒙毅停下手中动作,为之一礼,而后,继续将郡侯所言一一落下。
    郡侯。
    不愧是郡侯。
    许多话语和建言高屋建瓴,非普通人可以触摸其境界,无怪乎陛下那般重视。
    “大秦万年!”
    “颇难!”
    “朕要为后世立下万年之法。”
    看向殿阁上首的帝座,嬴政凝视许久,老秦人奋力百多年,将诸夏纳入手中。
    自己更是要将其留在手中。
    开辟新路。
    一切尽可能亘古。
    “灭诸国容易。”
    “治诸夏难!”
    周清一笑。
    道理实则一样。
    “虽难,朕有信心。”
    “这几日未见郡侯,今日可得与朕好生宴饮一番。”
    “走吧,随朕前往后花园,盖聂先生正在教导公子练剑,因匈奴、乌孙之事,朕欲要派遣盖聂前往西域,纵横诸般事。”
    “以为将来所用。”
    “郡侯以为何?”
    诸国都被自己灭了。
    难道连他们留下的土地,自己都治理不好?
    不可能。
    也许如皇弟所言,事情会很艰难,然而,再如何艰难,又能够超过灭诸国之难?
    面对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