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朱元璋:咱真不想当皇帝! > 第四百六十三章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1/3)

第四百六十三章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1/3)

    朱允熥这番睁眼说瞎话直接把孔讷给整蒙了,哪怕是老朱也满脸尴尬地低下了羞愧的头。阑</span>
    老朱扪心自问,他真没大孙说的那么高尚。
    很多时候对于儿子们的劣行他也多是严厉斥责,甚至很多时候直接无视。
    但大孙这番话,直接将藩王提高到了朝廷安全的高度,这让他既高兴,又暗自惭愧。
    看来以后还得给那帮混账加点担子,让他们真正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哟!
    孔讷在听了朱允熥的胡诌后,只感觉吃了一颗苍蝇屎一般恶心。
    他们老朱家啥德行,自己心里没点逼数吗?
    真当天下人是傻子不成?阑</span>
    单说老皇帝封出去那些藩王,哪个有贤名?
    但这种话他也只能在心里腹诽一下,一旦说出口就真是撕破脸了。
    实际上,他今天的行为都有点过了。
    但他真希望老皇帝能迷途知返,不要对天下搜刮太甚,给天下的世家大族留下点生存的机会。
    孔讷犹豫再三后,朝着朱允熥躬身一礼。
    “谨受教!”
    “今日听皇太孙一席话,让老臣茅塞顿开,使老臣深感惭愧。”阑</span>
    “老臣位居庙堂这么多年,竟然无法体会皇帝陛下忧国忧民的一番苦心,实在是愧对陛下的信任!”
    老朱听到孔讷服软,当即大度地摆了摆手。
    “衍圣公不必过于自责,咱这辈子被误会的多了,不多你一个……”
    “咱一生行事,只求无愧于天地生民。”
    “陛下虚怀若谷,坦坦荡荡,实乃千古之一代圣君啊!”
    “老臣刚刚听皇太孙殿下所言有感,既然藩王有守卫社稷之责,那么我们世家也有拱卫华夏之义啊。”
    “藩王守国门,世家为爪牙,于国于民都有利啊!”阑</span>
    “请陛下试想一下,真消灭了世家对于朝廷就真的好吗?”
    “武将之所以能成为世家,是因为带兵打仗之能需要世代传承。”
    “从种地的农夫中挑选名将,肯定不如从朝廷现有的武将勋贵中挑选来得方便吧?”
    “官吏也是同理。”
    “从官员子弟中挑选子弟出仕为官,远比从百姓中挑选方便,而且更容易培养成才。”
    “因此,世家对于朝廷来说,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是朝廷的基石,是华夏的传承,是经典的延续……”
    “请陛下慎之重之,给世家大族留一条活路,为华夏文明也留一条活路吧!”阑</span>
    孔讷说到这里重重地跪了下去,以他这个年纪,这一跪少说折寿半年。
    老朱听到“砰”的这一跪也是一惊,再联想孔讷刚刚的话,心里也有了一阵犹豫,想着是不是给读书人和官员点特权,让他们延续华夏、延续传承?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一闪,就被老朱硬生生给掐死了。
    他大孙好不容易帮他搞清楚大明有多少家底,他这个当爷爷的岂能给送出去?
    但他确实不知如何反驳老孔头了,如果强行用皇帝的身份压制,还怕这老东西笑话他。
    因此,老朱只能将目光投向大孙,期待这孙子再次带给他惊喜。
    朱允熥本就跃跃欲试了,现在看到老朱看向自己,当即不再犹豫,拎着一张嘴就上去了。阑</span>
    “衍圣公,您口口声声的华夏传承,难道就只能靠着压榨百姓,侵吞朝廷税收来延续?”
    孔讷闻言颤巍巍的抬起头,在心里连道了三声罪过。
    “回皇太孙殿下的话,本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老臣身为孔圣后人不该言利。”
    “然则,不论是武将打熬筋骨,还是文人笔墨纸砚,哪一样不需要耗费钱财?”
    “陛下在建国之初对读书人多有优待,不就是因为读书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钱财,才能取得一定成效吗?”
    “老臣也并不是为自家要好处,而是替天下的读书人要好处。”
    “读书人六岁发蒙,十五岁束发而学,一路上参加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阑</span>
    “离乡背井,不畏寒暑,十年如一日,其中辛苦世人皆知。”
    “若是再让他们跟寻常百姓一般交税,那么他们又哪来时间读书做学问?”
    “若没人做学问,那么谁又来帮助陛下治理国家,帮助陛下教导百姓?”
    老朱听了这番话感觉自己又有点被说服了,他早年间确实是因为这些原因,这才对读书人多有优待,甚至每个月都给他们米面,让他们能够安心读书。
    朱允熥见孔讷提到“钱财”两字,也意识到两人之间的交锋到了白热化程度,但也是最难解决的矛盾。
    朝廷要想多收税,要么压榨百姓,要么压榨豪强。
    他不想压榨百姓,那就只能从地方豪强下手。阑&l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