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 第229章 董卓闪亮登场!(1/2)

第229章 董卓闪亮登场!(1/2)

    袁绍万万没想到的是,轮到摘果子的时候,董卓来了。
    董卓在这个极其凑巧的时间段率兵赶到了洛阳!
    如果再过几天,刘家天下将在袁隗这个文担当和他袁绍这个武担当这里完成对政权和军权的消化与控制,即使刘寒也无法彻底与之开战。
    然而,天不遂人愿,袁绍注定没有这机会。
    闵贡让刘辩和刘协骑在自己的马上,牵着马跑着朝司徒王允(字子师)、太尉杨彪(字文先)、左军校尉淳于琼(字仲简)、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字允诚)、中军校尉袁绍等带领的队伍跑来。
    王允等见刘辩和刘协到来,都翻身下马,跪拜在地。
    王允等:“陛下!陛下!”
    刘辩:“快快起来!”
    这时,就在袁绍最得意的时候,远方走来一大队人马,王允等文武大臣急忙从地上爬了起来纷纷上马,袁绍策马向走来的大队人马观看着,并高声质问。
    “来者何人?”
    这时,闵贡牵着刘辩和刘协骑的马走上前来,董卓等向刘辩和刘协行君臣之礼。
    董卓为什么能得到如此精确的消息呢?
    #
    此时的刘寒,已经在河内等了一个月。
    “打吧,你们打生打死,我愉快偷家。”
    刘寒一边说着,一边提笔写信,飞鸽传书给王越,要求很简单,何氏必须死,她要为家族的野心买单,刘辩必须救出来,方法不论。
    刘协:“今朝廷新创,你救驾来得及时,实为大功一件。今后须将功补过,好自为之。”
    现在的董卓,凉州那边因刘虞的关系,少了一部分人,又因为扶风太守变成了黄忠,不是皇甫嵩,手底下又少三万,只有河东的三万大军和洛阳诸军,不出意外丁原手下两万人也是董卓的。
    随后派人一打听,可把他高兴坏了。
    “唉!我的心太软了.”
    洛阳城大概有四十万人口,城内有王越及一千影杀。
    董卓是刘寒故意放过去的,为的就是掀桌子,先把洛阳士族清理一遍,尤其是袁隗这个老东西。
    从对面走来的正是董卓的人马,他停住人马从马车上走了下来,带着谋士李儒(字文优)和虎贲中郎将李肃(字伟恭)走了过来。
    相比之下,老二刘协虽然仅仅9岁,却聪明伶俐,哪哪看着都特顺眼。
    “以后,就做个富家翁,一辈子隐姓埋名吧。”
    何进死了,宦官也没了,整个洛阳城一片大乱,皇帝正在北郊避难!
    刘辩:“前者,黄巾谋反之时,你讨伐失利,损兵折将,你可知罪?”
    若非女婿李儒,董卓都不可能从河东往洛阳赶,原因是河间王大军到了河内,他真怕来洛阳的路上被河间王宰了。
    零零散散加一起,差不多十三万人,关东诸侯拼拼凑凑三十万人,正好旗鼓相当。
    随后董旻主动掺和到了政变中,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跟吴匡等军官联手弄死了何苗。
    “董卓,你可千万不要让我失望啊。”
    刘协:“护驾还宫!”
    “喏。”
    于是他把刘辩寄养在了一个姓史的道人家里,结果刘辩确实长大了,可是在民间教育出来的那能有什么帝王之气?
    所以,这不怪刘辩。
    <div class="contentadv">    这一夜,对刘辩来说可太刺激了,先是宫中惊变,随后又是速度与激情,还没消化好,又来一群凶神恶煞的兵痞,顶不住啊!
    还是刘协先开口:“你便是董卓?”
    说实话,直到现在,董卓心里都直打鼓,见到皇帝,这才长叹一声:“老天保佑啊!”
    顶头上司没了,大有作为啊!
    董卓于是率领精锐部队赶往洛阳北郊,在邙山北与少帝刘辩相遇。
    极大概率,是看似不起眼,但整场政变中极其关键的董卓之弟,奉车都尉董旻。
    和历史不同,历史上董卓整合了相当一部分凉州羌兵,加上皇甫嵩手下三万人、洛阳北军、西园八校和丁原手下并州军,兵力膨胀将近二十万。
    虽然何进、何苗都死了,但还有何太后不是?
    在刘寒心里,皇后只有一位,就是宋氏。
    只是
    还有一个问题,刘寒一直犹豫不决,“刘辩.”
    等到董卓率军赶到显阳苑时(洛阳西郊),远望洛阳大火冲天,知道洛阳已经发生大变,不顾黑夜不休整部队全军奔袭,黎明时刻赶到洛阳城西。
    这位该如何处理?
    不出意外,刘辩会死,“可他毕竟是皇兄的孩子,虽然是何氏的种。”
    造成哥俩如此巨大反差并非天生老大就是白痴,而是有原因的。
    董卓答道:“臣是董卓。”
    为了掩人耳目,大军仍然停留在河东郡,自己仅带三千飞熊军来到洛阳,还好在北邙山找到皇帝。
    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