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怒海覆清1852 > 第七二九章 奇怪的大胡子(1/3)

第七二九章 奇怪的大胡子(1/3)

    董良几乎对每一个部门都做出了动员。

    但是无论是干什么,前提都是需要钱。

    哪怕是吏部准备北上接收地盘的官员,也许要资金的支持。

    组织考试、培训哪一个不烧钱啊。

    所以最后的问题还是回到了刘峰良那里。

    刘峰良接替周藤虎担任户部的总长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

    他认真严谨的性格也适合在户部工作。

    之前在地方上工作的经验,为他在户部的工作提供了加持。

    户部分管税收,但是华族实行的是地方税和中央税并行的制度。

    要想华族的中央财政多起来,必然要与地方上进行博弈。

    而华族现在可以收税的省份并不多。

    新占领的行省,第一年不收农税,其他税收也是不上交华族财政。

    所以博弈就集中在几个东南省份了。

    好在华族现在垄断了对外贸易,关税和商税成为了税收中的大头。

    另外商部运营的国属企业每年还要上交大笔的利润。

    这就是华族主要的收入来源。

    不对,还有一块,那就是金融。这是完全掌握在户部手中的。

    因为华族已经开始推广纸币,发行纸币可是最赚钱的。

    不过现在货币是不能再扩大发行了,因为华族马上要接手一穷二白的北方。

    众人都知道北方的物资匮乏,随着华族占领北方,物价肯定要随之上涨。

    如果再增发货币,让南方华族控制区的百姓购买力上涨,那么物价将上涨得更加厉害。

    甚至刚刚建立的华元信用体系都要受到影响。

    “元首,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发国债。”刘峰良给出了一个唯一的选择。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刘峰良是户部总长,但是他无法变出钱来。

    “增发国债?刚刚不是才发了两干万华元吗?再发还有人会买吗?”周藤虎对此有些担忧。

    他知道国债的原理,最早的华族国债还是他在户部的时候发行的。

    因此他也知道这其中的风险。

    “假如我们发行一个亿的国债,利息五厘,那么一年需要支付的利息是五百万华元。这笔利息会对我们的财政带来影响吗?咱们现在处在特殊时期,必须要实行赤字财政。”

    最后,还是董良拍板决定。董良的专权,让华族有了一个快速解决分歧的办法。

    专权是不好,但是也要看是谁在专权。

    董良能够拍板,力排众议,那是因为他有办法让人兴高采烈地去购买华族的国债。

    办法就是宣传加上讲故事。

    董良以前常常听人说,一个公司不一定非要多么能赚钱,但是一定要会讲故事。

    很多公司都将摊子铺得很大,各个领域都涉猎一些。一个房地产公司可以去造车,可以去造芯片,甚至是卖矿泉水。

    为的是赚钱吗?不是的,他们为的是能够讲出更多的故事。

    讲故事这样的事情,古人也会,而且讲的比现代人还要强。

    会后第二天,华族日报就发布告示,户部准备发行五干万华元北伐国债。

    这一次的数额比前两次的总和还要多。

    不过这次改名字了,叫北伐国债。

    购买国债的人达到了一定数额就能够获得一枚北伐纪念章。

    官府也没说这枚纪念章有什么作用。

    但是官府说了,这些纪念章会由从满清国库中缴获的铜钱来铸造。

    这样的意义就不同了。

    紧接着各家报纸上开始爆料京城的那些满清贵族多有钱。

    据说醇亲王府的地窖中光是银冬瓜就有两干多万两。

    这样的王府在京城就有几十座。

    皇宫里的金银财宝的价值加在一起不会少于十万万华元。

    这些故事讲出来,老百姓深信不疑。

    一年清知府还十万雪花银呢。

    民间关于这样的传说多了去了。

    正好可以与报纸上讲的故事相互印证。

    就连那些大商贾都对此深信不疑。

    就这样,新一轮的国债再次在短时间卖完,一看市场的需求还很大。

    这次刘峰良再次推出了五干万战后重建国债。

    疯了,疯了……

    户部这次真的是疯批了,要不是董良的力挺,这项决议很难在内阁会议上通过。

    钱有了之后,大量的订单从工部和总后勤部发出去。

    于是不管是官方的工厂,还是民间的工厂都开始扩大生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