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怒海覆清1852 > 第五四七章 欧洲宪兵(1/2)

第五四七章 欧洲宪兵(1/2)

    在佩里舰队俘虏的人员中有一个人显得特别与众不同。

    因为他是一名医生。而华族的医疗技术在青霉素的加持下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而这个白人外科医生却在俘虏中享受到了非常高的礼遇。

    不仅仅在一开始的时候允许他救助俘虏中的伤员。

    董良还让人给他提供了药物,甚至是宝贵的青霉素。

    与很多人一样,青霉素这种药物同样让理查德·乔丹·加特林感到震惊。

    他不止一次地询问董良这到底是什么药物,竟然在预防伤口感染方面具有如此强大而神奇的作用。

    董良给出的回答与当初给乔治的一样,将其归纳为中药的神奇。这样的回答说了也等于白说。

    不过接下来,董良并没有将他安排在医馆,而是将他放到了实验室。

    加特林当时就一脸震惊地问董良,到底是怎么知道他喜欢发明创造的。

    董良差点脱口而出,七八岁的小孩都知道加特林。

    这个加特林真的是个天才,尤其是在机械制造方面。

    董良经常会到他的实验室跟他交流。

    理查德·乔丹·加特林年轻时期就对机械设计有兴趣。

    他经常协助父亲制造各种机械工具,自己也曾发明过棉花种植机、船用螺旋桨等机械设备。

    17岁时,他还申请了水稻种植机的专利,并在当地推广应用。

    正是这种经历和智慧,为之后的枪械设计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此时的美国,一个没有根基的发明家可能因为没钱购买材料,让自己的发明夭折。

    在华族的这段时间,是加特林过得最愉快的日子。

    他从来没有提过想要回美国的话。

    因为在实验室中有各种精良的机械加工设备,有各种优质的材料。

    钢铁、橡胶、铜……他可以支取各种材料。

    这里不仅仅有机器,有材料还有各种天马行空的点子。

    那位元首给他一张脚踏式水稻脱粒机的图纸。

    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这台机器可以让一名妇女的工作效率顶上两三个成年男子。

    有一次元首拿了一把转管散弹枪给他修理。

    并且问他对这种枪有什么想法吗?

    加特林想都没想就说道:“发明这把枪的人一定是个笨蛋,为什么一定要用六根管子呢,难道就不能跟左轮手枪一般用一根管子吗?其实还可以将弹药装在柱状的金属蛋壳中,然后用一个桶状的弹夹供弹。”

    加特林当即忙活起来了,一个后膛装的滑膛霰弹枪出世了,这枪与后世运钞车上还有防暴警察用的那种大喷子已经很像了。

    后膛枪的气密性问题完全可以通过黄铜金属蛋壳来解决。

    董良顺势引导他做出一把可以快速射击的枪。

    加特林很快就做出了一把带有金属摇把的枪械。

    他还在这种枪的上方设计了一种圆形的密封式弹夹,里面可以装五十发子弹。

    一开始的时候,加特林是用黑火药制造金属定装子弹。

    试射了之后,加特林发现这种枪因为射速快,火药燃烧的烟尘来不及排出,很容易附着在枪管内壁以及一些机械结构上,造成卡壳或者是操作不便。

    因为这挺机枪是手动的,一旦摇把连接的齿轮被火药灰烬污染就会让摇把的摇动不连贯。

    这个问题,加特林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解决。

    董良知道后,非常轻松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给加特林拿来了一种新的子弹。

    加特林惊奇地发现这种子弹竟然没有什么烟尘。

    当他问董良的时候,董良又打起了哈哈。

    无烟火药,这可是华族绝密的东西。其配方只有几个人知道,而且都是华人。

    这些人的活动也都被严格限制在船厂区。

    在这里有社区、医馆、供销社、剧院甚至还有道观。

    生活上的一切问题在船厂区都能够解决。

    而无烟火药的配方只有几个道士,或者说是炼丹师知道。

    这次在船厂视察,董良又专门去看了暴风雨机枪的生产线。

    华族军工正式将这种机枪命名为“暴风雨机枪”,意思是它的射击就像是暴风雨一般。

    加特林现在是船厂区的一名工人,他的一切研究成果都应该归单位所有,自然是没有资格以自己的名字去给发明物命名的。

    机枪生产线还比较简陋,分工也不够明细。产量不高,每个月只能够生产出不到百台。

    董良对此非常不满。反倒是迫击炮和掷弹筒的生产速度非常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