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怒海覆清1852 > 第四三〇章 富不过三代(1/2)

第四三〇章 富不过三代(1/2)

    孙延平也已经到了广州城外,得到计划成功的消息之后,他立即决定让广州城内的起义提前发动。

    许树将教导队编为突击队,又从义军中挑选出了一批精锐补充进教导队。

    这样就有了一支将近五千人的队伍。

    最近一系列的事件,让城内的清军也动摇起来。

    他们跟着柏贵后面投靠洋人,事后朝廷定然会追究。

    现在护卫军又击败了洋人,这让许多清军的将领觉得前路黯淡。

    暗部的人挑选了几个目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然也有威逼利诱。

    终于说动了一批清军将领投诚。

    初十日,广州城大北门的守军在都司卫佐邦的带领下向华族投诚。

    投诚的清军在清晨打开城门,引护卫军进城,许树带领临时拼凑出来的五千精锐率先进城。

    护卫军一路所向披靡,清军望风而降。

    百姓夹道欢迎,更有百姓拿起棍棒、菜刀加入到对洋人的围剿。

    不到五千英军在城内负隅顽抗,终究走向灭亡。

    巴夏礼则先一步逃到十三行码头,乘坐炮艇逃走。

    广州城顺利收复。

    护卫军在城内张贴安民告示,几乎每一条街道都有巡逻的士兵。

    广州城的百姓从来没有体验到这样的安全感。

    十二日,董良率领的主力大军才赶到广州城。

    护卫军按照惯例组织了宏大的入城仪式。

    这次护卫军从洋人手中搞到了将近五百门火炮。这可都是英军的制式火炮。不得不说英军的火炮配比可真的高。

    董良将这些火炮与护卫军的炮兵编在一起入城。

    炮车的队伍从街头排到了街尾。

    广州百姓叹为观止。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火炮。这样的军队在百姓眼中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以后这广州城可真的是要变天了。

    而且这是第一支击败英军的华夏军队。每一次洋人入侵,广州城都首当其冲,没有谁比广州的百姓更加痛恨洋人了。

    紧接着是押送那些洋人俘虏游街,广州的百姓用臭鸡蛋,烂菜叶招呼他们。

    护卫军一开始就在广州百姓心中树立起了高大的形象。

    董良进驻了广州将军府。护卫军却没有停下,除了教导队之外,剩下的九个支队,两个在宝安县,还有七个支队全部向西开进。

    广州虽然被护卫军收复,但是战争依然没有结束。

    “元首,广州十三行的人在伍崇曜的带领下跪在了府衙外面。”董良刚刚坐下来喘口气,管晏就过来禀报道。

    这些人的速度还真快呢,到底是商人,反应就是灵敏。

    “让他们进来吧。”董良语气冷淡地说道。

    很快十几个身着锦袍的商人被管晏带了进来。

    这几人的年龄都在五十岁左右,为首一人身材瘦高,留着八字胡,背有些躬,正是十三行的行首伍崇曜。

    形势发展的太快了,最近伍崇曜的神经都要被崩断了。

    先是叶名琛让他成立筹饷局,伍家一下子大出血上百万两白银。

    紧接着英国人打过来,接管了广州。

    柏贵僭位两广总督,对十三行又是一轮搜刮,当然其中的大头都进了英国人的口袋。

    突然间广州周边起义军四起,将广州城给包围了。

    生意又做不起来了,英国人的公司、洋行还趁机逼迫他们签订一些不平等的合同。

    这些十三行的商人只能忍气吞声。

    十三行各大家族有很多都是白手起家,那一个个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他们非常清楚在乱世中的生存之道。

    商人如同无根之萍一般,只能依附于强者生存。

    原本的十三行依靠朝廷给予的特权。

    鸦片战争后有他们依靠与洋人的关系。

    现在,洋人和朝廷都被护卫军击败。

    这些人立马调转了方向。董良知道这就是一群见风使舵的墙头草。

    但是他们确实是华人中的精英,这样的人应该将才华用在华族的崛起上,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家族牟利。

    “参见元首!”伍崇曜提前做过功课,他知道华族不兴跪拜,他带着身后的一众商人恭敬地拱手行礼。

    寒暄过后,董良并没有给这些人看座,这就是下马威。

    “伍掌柜,听说你之前负责筹饷局,为清廷筹集了五百万两白银,可是我们并没有在广州的府库中发现这笔钱。”

    董良跟这些商人讲话丝毫都不客气。

    伍崇曜的背后冷汗直流。

    这是挖他们的黑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