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怒海覆清1852 > 第一九二章 赵烈文(1/2)

第一九二章 赵烈文(1/2)

    人才问题依然是困扰华族的主要问题之一。

    有识之士还是不想远走海外。

    能够读得了书的人,哪怕是贫苦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想要说动他们到琉球这样的地方,那是比登天还难。

    ……

    定海城中,刚刚开张的琉球馆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不过大家也就是看一个新鲜,这里是开阜口岸,街面上的洋人不少,多一个琉球馆算不得什么稀奇。

    陈得利站在琉球馆的楼上,看着底下进进出出的客人,还有街面上那些穿着单薄陈旧衣衫的伙计和行人,一时有些出神。

    他原来就是一个小伙计。

    可能是快要过年了,街面上比以前更加繁华一些。

    一些大些的商铺会将自己的铺面给装饰一下,比如说挂上大红的灯笼。

    琉球馆不光是一个会馆,也是个商行。

    馆中推出了新年糖果礼盒,非常受欢迎。

    大家都知道琉球盛产蔗糖,但是从来不知道这糖原来可以吃出这么多花样来。

    这些中原人第一次发现,原来人家番邦之人已经过得这么精致了。

    琉球馆的门口站着一个伙计,穿着琉球的传统服饰,其实与明制的圆领衫很像,只是在大清国已经少有人穿这种服饰了。

    以前的少数民族统治中原,最终都是改穿汉家衣冠。

    满清却不这般,他们生生地将汉家的衣冠给改变了。

    伙计的手中端着一个竹筐,里面装满了糖果。

    只要是经过琉球馆前的孩子都能够分到一块。

    这让琉球馆前面很快聚集了大量的孩童。

    这些孩子种有普通人家的孩子,也有流浪的乞儿。

    孩子们的笑声,让馆门前变得热闹起来。

    “总长,您明天就要回去了,帮忙捎点东西回家去呗。”一个青年笑嘻嘻地走到陈得利的身后。

    他叫徐国传,是定海琉球馆的负责人。他与陈得利一起从福州北上,创建了琉球馆。

    “当然没问题,国传,给你媳妇儿买了什么好东西。”陈得利笑道,徐国传的话提醒了他,他马上要回去,总要给翠翠还有家里人准备点礼物。

    “嗨……陈总长,你知道我平时不花钱的,咱那些俸禄都攒了下来,这不想着过年了,就买了几匹布,还有一包茶叶给家中媳妇儿。”

    “徐国传,你想家不?”陈得利问道。

    “想啊,当然想,不过咱出来也就几个月时间,总要将差事儿给办好了,元首给咱们发俸禄,可不是让咱们守着家的。”

    “是啊。”陈得利在心中感慨,不到一年时间啊。

    董良带着他们四百人建立了一个覆盖几十万人的大势力,控制了一整个藩国,建立了一支规模还可以的陆军和海军。

    这样的事情,要是靠着陈得利自己,那是八辈子也干不出来啊。

    这个时候,一名从馆内的工作人员走了过来说道:“总长,会馆内有一个年轻人带着一个妇人,还有几个半大孩子求见。他给了这个。”

    陈得利接过那张公文试样的纸张,瞳孔一缩。

    这竟然是一份华族的介绍信,陈得利突然想起董良临行前的交代。

    “快将来人安排到后院的客房中去。”陈得利吩咐道。

    琉球馆中,一个长相英朗的年轻书生穿着一袭青衫负手而立。

    在他的身边是一个端庄贤淑的成熟妇人。

    “惠浦啊,咱们没有来错地方吧,这不是藩国的会馆吗?弢甫怎么会去藩国做官?”妇人仔细地打量着四周,小心地问道。

    “大姐放心,姐夫给的信中就是这么说的,让我们去找琉球会馆。原本我们要去福州的琉球会馆,但是在这里碰着了,省的我们再继续向南奔波。这样咱们说不定在年前就可以跟姐夫团聚。”

    “好吧,姐姐也不懂,就靠你了,你姐夫这个人心定不下来,就是爱折腾。”妇人有些埋怨地说道。

    “大姐,姐夫是有大志向的人,这次他是遇到了明主,找到了奋斗的目标了。”

    “就像丫丫他们手中的糖果,你觉得这是普通的番邦能做出来的吗?”赵烈文指着小外甥女手中拿着棒棒糖说道。

    文明只有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将满足自己基本需求的东西制作的越加的精细。

    华夏要是没有五千年的文化,能够酝酿出那么多的美食吗?

    而那些西方人从茹毛饮血的状态中才走出来没多长时间,因此他们翻来覆去,指挥烤、煮和炸。

    “还有大姐,你有没有发现,这琉球馆中其实大部分都是华人。”赵烈文又道。

    他一进来就看出这里其实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