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重生三国 > 第二百七十九章 招降麴义(1/3)

第二百七十九章 招降麴义(1/3)

    恋上你看书网

    “断断不可。”岂料,田丰竟态度坚决地给否定了。

    朱广眼一瞪:“为何?”

    “将军方才安抚住惶惶不安的河北大族,若均田地,岂不前功尽弃?平阳一役虽大获全胜,但北面公孙瓒未除,西面张飞燕还在,袁绍遭此挫败必思报复,在此种情况下,下官能够理解将军的苦心,但‘求稳’才当务之急。”

    朱广未置可否,将目光转向贾诩,希望他能够支持自己。

    然而,贾文和显然倾向于田元皓的意见,直言不讳道:“使君所言极。均田地,无非就要限制豪强吞并,而现在,正主公借助他们的时候,实不必再挑起争端。”

    朱广默然无语。

    均田地,不他一时头脑发热,而埋藏在他心底一个长远的理想。当然,这或多或少跟他潜意识里就反感士族豪强有关。而田丰贾诩反对,也不要反对他,白了,其实就屁股决定脑袋。他们本身就属于士族,属于既得利益集团,自然反对这种激进的土地改革。

    见无一人支持,朱三显得有些意兴阑珊,贾诩看在眼里,补了一句:“主公,此议还暂时搁置吧。”

    淡淡一笑,朱广道:“我也只随口一提,既然行不通,作罢就。”

    一名仪容举止都算不凡的年轻人快步从外头进来,他的父亲在冀州军北上幽州时供给了八千石军粮,更重要的,他的祖父在故大将军刘虞任甘陵相时就忠实的追随者,所以,其他大家子弟最多在郡县一级取得官职,他却可以直接进入左将军幕府,虽只一个小小的令史,但却得以在河北最高权力机构行走。

    因堂上狭窄,他又必须趋近话,所以不得不从各位长官的背后绕过去,离着主公一步远的地方俯首小声禀报着什么。

    朱广听罢抬了一下头,立即伸手接过了他递来的信件。

    因为纸还远远没有开始普及,所以这时候重要的书信都写在布帛上,若机密内容,则还要密缝在布袋里。朱广拿起案上一柄刮竹简的小刀,利索了挑开了信袋,展看细看。幕僚们注意到,朱广在看到某段内容时,轻笑了一声。

    按惯例,若文件需要传阅,朱将军一般会第一个递给总幕中郎将贾文和,但这回他却递给了齐周。后者接过一看,算明白了原因,原来,这信就他老师,河南尹卢植卢子干所写。

    这位海内文宗在信里没有半句客套,直接告诉了朱广两件事情。第一,就何太后在被袁绍强制迁出以外,倍受迫害;第二,便袁绍正在酝酿着亲征河北。

    当然,这两个消息都“据悉”。

    堂上所有人都传阅完毕之后,朱广笑道:“看来我真把本初给惹毛了,竟然要亲自领军来攻。”

    他倒举重若轻,幕僚们可完全轻松不了。冀州军刚刚结束了连番的恶战,夏粮也才刚刚收毕,还在等着秋收,要这时候袁绍大举来犯……想想都头痛。田丰之前就问过朱广,如果袁绍恼羞成怒,不顾一切亲提大军来攻,如之奈何?

    当时朱广的回答:如此,冀州危矣。

    没想到,这居然要变成现实了。

    但朱广并不着急,这一路走来,若有什么收获,抛开那些看得见摸不着的,首先就要心态。一种荣辱不惊,从容镇定的心态。

    遇事应该冷静,这个人都知道,但真正能做到的却不多,尤其事关生死存亡之时。在无数次出生入死以后,朱广早已经淡定了。因为他知道情绪会传染的,作为一个主事者,你一旦急了慌了,下面的人只会更慌。

    所以,哪怕你其实心无一策,怕得要死,装也要装得从容不迫。

    文武官员们默不作声,各自都在琢磨着如何应付这个局面。贾诩作为总幕中郎将,首先就必须把事情往最坏处想。

    这回袁绍亲提大军来犯,与之前淳于琼的进兵不可同日而语。这两个人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且不袁氏背景,袁绍年轻时就声名鹊起,平定董卓之乱后,尤其控制朝政之后,其声势更如日中天。现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若亲自渡过了黄河,河北大地必然震动。不要忘了,河北豪门大族中,不少人都在许都为官。到时候人心所向,只怕不会朱将军。

    再从战术层面讲,有了淳于琼的前车之鉴,此番袁本初亲来,必然作出周全准备。他不缺钱粮的,哪怕不跟你直接对抗,耗也把你耗死。就算他求胜心切,直接开打,这一回也不要再寄希望于靠骑兵取胜……

    想到此处,他沉声道:“将军,袁绍的大军一旦渡河,我军就陷入被动了。所以,此番我们必须吸取上次的教训,不能叫袁军轻易渡河,黎阳的防务,重中之重!”

    上次淳于琼一天之内就拿下了黎阳,不能不守军轻敌所致。

    齐周看他一眼:“中郎就怕他走河内,迂回来攻?”

    贾诩似乎很诧异他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河内?袁公此番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