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重生三国 > 第一百一十一章 胜券在握(1/4)

第一百一十一章 胜券在握(1/4)

    恋上你看书网

    操练了一天,既疲且乏的士卒们正准备享受一顿“扎实”的晚餐。

    但消息很快传开,士兵纷纷拥往出事的营房前,见两帮人马已亮了器械,剑拔弩张之势使得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之下的西园将士们躁动不安。

    鲍鸿冯芳的部下执刀进逼,大声喝骂着,陈忠则严守命令,随时准备动手。

    当那紧掩多时的房门打开时,映入袁本初眼帘的是一片攒动的人头。

    激烈的争吵声逐渐缓和,直至不闻,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

    没有见到赵融冯芳,这两人的部属心知出事,有一人厉声问道:“我们冯校尉何在!”

    话刚出口,从袁绍背后“呼”地飞出一团黑影,只听一声闷响,那东西砸在石板路上,将士们低头一看,不禁倒抽一口冷气。随之而来的则一片骚动!

    人头!助军右校尉冯芳的人头!

    袁绍威严的声音清清楚楚传进每一个人的耳朵:“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阴结董卓,图谋举逆!我已奉天子诏杀之!今首恶已诛,肋从不问!兵符在此,谁有疑问?”

    看他手中三道兵符,又见“下军校尉”鲍鸿垂首不语,便有疑问,谁敢说出口?

    此时,荀攸大声道:“我乃黄门侍郎荀公达,天子已降明诏,任袁绍为‘上军校尉’节制西园新军,有不从者,以附逆论!”

    天子这块金字招牌,在此时仍旧是锃亮的。至少,在西园新军里,没有任何人敢不把天子当回事。

    事实上,在进洛阳以前,西凉军上上下下对皇帝,对朝廷也还有相当的敬畏在。所以,种邵才能以“天子诏”迫使董卓后撤。

    事实证明,少壮派们这次果断下手夺取兵权,非常成功,也非常及时。

    袁隗闻讯之后,连夜入宫为侄儿补全了“手续”,取得了何太后的谅解以及一份真正的“上军校尉”任命。

    次日消息传开,公卿大臣们虽然不了解内情,但猜也能够猜到几分。暗自庆幸着,幸好还有袁绍这班不怕死的年轻人呐!都说年轻一辈里,数袁绍最出息,如今看来,此话果然不假!这种人,早该重用了!

    何太后似乎听到了他们的心声,在“上军校尉”的任命下达不到一天后,又降下明诏,以袁绍系出名门,忠勇无双,特诏加封“右将军”,命节制洛阳所有军队!

    前后左右四将军,可是正正经经的高级将领,拥有“开府”的特权。幕府有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御属三十一人。

    袁本初一天之内,将幕府中所有位置填了一半,云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有心抗暴的少壮官员,决心与董卓摊牌。

    一时之间,声势浩大。

    他自然不会忘记劳苦功高的小伙伴朱广,在出任右将军当天,就想上奏保荐他为“执金吾”,但这事被荀攸拦了下来。

    荀公达对朱广没有偏见,相反的,还挺欣赏这幽州小将。但朱广在作杂号校尉之前,不过是大司马刘虞幕下的一个小小从事。之前王允就已经推荐过一次,被朝廷断然否决。

    袁绍从其言,改荐同样出身名门,且平黄巾之乱有大功的曹操。

    果然,何太后一接到他的上表,立即“曰可”。

    袁绍大受鼓舞,又推荐了何颙等人来填补“西园校尉”的空缺,再荐赋闲在家的王允为“司隶校尉”,朝廷无有不从。

    至于朱广,则从“摧锋校尉”改成了“骁骑校尉”,虽然还是个“杂号校尉”,但朝廷总算明确了其秩禄与西园八校一视同仁,亦即“比两千石”级别。

    这边“抗暴救亡”风风火火,那边西凉军却没有了动静,董卓再没有出过军营半步。

    这让袁绍很不安,董仲颖之前是“前将军”,与名将皇甫嵩各带步骑两万平西凉之乱。后来灵帝任他为并州牧,让他将军队交给皇甫嵩,但是董卓拒绝了,而且带着军队到了河东。

    他终究带了多少军队到河东,又带了多少军队到洛阳,没有人知道。现在,他隐忍不发,莫不是在等西凉军驰援?

    九月底,在与荀攸等人商议之后,袁绍奏请朝廷召时任“车骑将军”的皇甫嵩引军回洛,诛杀董卓。

    但这一回,非止何太后,连他叔叔袁太傅也没有同意。

    首先,皇甫嵩率大军镇守关中,防备韩遂马腾,保护园陵,是万万不可轻动的。

    其次,十常侍之乱刚刚平定,天子即位日浅,就又要闹出这么大的“丑闻”么?黄巾作乱、各地暴动、二张举逆、洛阳宫变……朝廷的威信就快扫荡殆尽了,既然你已经作了右将军,控制了西园新军,又有曹操、袁术、朱广分统兵马,足以抗衡董卓,那就给大汉遮遮羞吧。

    董卓之事,不要闹得太大,你们不是早有谋划么?按原定计划行事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