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 第565章 武松与武大反目(1)(1/2)

第565章 武松与武大反目(1)(1/2)

    大燕复兴二年的这个春天,春风和煦,大地快速回暖。阑</span>
    现在作为大燕都城的燕京,就是过去辽国时期的南京。在唐朝幽州城的基础上建成。
    城墙高三丈宽一丈五尺,幅员三十六里,是辽国五京中最大的城。
    其城其实还是参照中原王朝都城的规制扩建而成,分为分为内外两城,内城又名皇城。
    皇城中存在大量辽国皇亲权贵过去居住的宫殿区和皇家园林区。宫苑规模较大,略加修缮和统一规划,便成了王霖现在所居的皇宫。
    王霖起初并不准备大兴土木,但作为大燕皇朝的统治中心,皇宫实际也是一种国力的象征,在内阁群臣的强烈建议下,王霖这才同意保留大部,局部予以改建提升。
    原本外城只有两条贯通全城的干道,一条是东西向干道,名檀州街,一条是南北向干道。另外两条干道则只能从城门通往皇城而终止。
    受人口的限制,原幽州城的外城规模并不大,共建有18坊。阑</span>
    很显然,随着大燕定都在此,全国人口络绎不绝迁移而来,现在的燕京城规模和容量都不足以适应现在的需求。
    故户部于去载末开始,就开始在燕京之野扩建外城,相当于是围着幽州城建设新的燕京城的城垣和防御设施,以及能提供给大量人口居住活动的空间。
    扩城工程召集了百万民夫正在紧锣密鼓的展开,估计到今年夏末,就能初见规模了。
    当然,城中的建设也在如雨后春笋般推进。
    毕竟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相应的官方机构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外城建成后,原幽州城的外城就自动变成内城。
    在王霖的规划中,新燕京城的规模至少要是开封的两到三倍,不然,很难满足需求。阑</span>
    这两日王霖微服在燕京城内和外城的扩建工程现场转了几圈,深有感触。
    难怪他前世的地方官们都热衷于城市基础建设,因为这的确是一种快速拉动经济发展的捷径。
    一业兴,百业兴。
    百万民夫的吃喝拉撒,扩城和大搞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各项近乎天文数字的原材料,会拉动全国所有行当整个产业链条的协调运转。
    大量的商贾往燕京而来。
    燕京城外通往西夏吐蕃和西域,通往河北河南山东及大燕各地两个方向的官道上,驼铃声不绝于耳。
    现在的大燕执行了较前宋更为宽松的商贾优惠政策。阑</span>
    因为大燕皇朝迁都,原前宋的都城东京,就恢复了它本来的名字开封。
    但随着大量人口的迁徙出去,开封已经渐渐萧索下来。
    当然,数百年北宋立国的京城,开封的底蕴还是在的。作为如今大燕皇朝河南行省的首府,自强于普通州府。
    王霖在开封设立了锦衣卫的重要分支机构,南衙。
    南衙的主要职责是监控群居在河南洛阳的北宋皇族和躲在开封皇城中的前宋皇帝赵构,遥领整个中原地区的锦衣卫事务。
    出于慎重考虑,王霖将南衙的重任交给了对自己忠诚不二的武松。
    作为大燕忠勇侯的武松,早已成家立业,膝下有了一双儿女,儿女双全,高爵厚禄,皇帝心腹,可谓是众人艳羡的人生赢家。阑</span>
    开封府城。
    忠勇侯府。
    皇帝将北宋皇城的东宫作为锦衣卫南衙的办公机构,东宫之外的原北宋逍遥侯府赐给了武松开府。
    一个身材极其令人瞠目的三寸丁矮矬子,满面富态,穿着锦衣绸缎,挺着肚子晃悠悠明目张胆进了忠勇侯府,守门家兵却没一个人敢阻拦。
    这自然是王霖多时不见的武大郎了。
    现在的武大早不是过去清河县那个受人欺负和歧视的矮丑穷了。
    他现在人称武大员外、武大官人,富甲天下。阑</span>
    为全国连锁酒楼聚义楼的大东家,将酒楼开遍了大燕天下,乃至西域各国和海外等地。
    即便是刚定鼎完毕的云南行省,已经改名为昆明府的善阐府中,也有了聚义楼的分支。
    武大素来在全国各地巡视聚义楼的生意,最近才回了开封,就住在兄弟武松忠勇侯府隔壁的一座宅子里。
    武大晃悠悠来到武松府上的花厅,见武松正在宴客,便等候在了一旁。
    来客非比寻常,乃是京城韩家的族人。
    皇后韩嫣的亲眷。
    韩家虽然与很多世家一样跟随皇帝迁移去了燕京,但开封作为根基,也没有废弃,很多生意和产业都留在了这边。阑</span>
    而武松不光掌控锦衣卫南衙,还挂了兵部尚书衔,以三省兵马大总管的名义,节制三省(河南山东江苏)厢军。
    可以说是大燕皇朝派驻在中原地区最有权势的重臣。
    而且武松与皇帝的亲近关系世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