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搞化学的不能惹 > 七二四 甲午最后一战之地(1/2)

七二四 甲午最后一战之地(1/2)

    东瀛军见到保安军侦察机天天在天上飞,也是早有防备。
    采取“昼伏夜出”的战术,让保安军摸不清底细。
    可人员轻武器容易隐蔽,但重武器如火炮,是很难隐藏的。
    体量大,行动慢,又要集群使用才有效。
    不过,东瀛军现在也是明打了,隐不隐蔽关系不是很大。
    盘山的地理位置很特殊,离旅顺、葫芦岛、通辽的距离都在二百公里以上,超出了保安军轰炸机的作战半径。
    东瀛军十七师团,二十六师团两个甲种师团为主力,向盘山进攻。三十三师团是个乙种师团,主要是向盘山西南方向运动,与漳武的东瀛军互相策应,防备锦州方向的保安军向北增援。
    春寒料峭,白天暖,晚上冷。
    这一暖一冷,造成了路上的积雪化了冻上,冻上又融化,把个道路弄得泥泞不堪。
    东瀛军的进攻速度慢了许多,火炮等重武器更是寸步难行。
    徐树铮也是带了二个榴弹炮团过来,这可是北洋军轻易不露面的重器。
    北洋军一个整编师的编制是含有一个炮兵团的。
    最初,老袁练兵的七个镇都是这样编制的。
    只是,后来老袁当了大总裁后,自已拼命的扩军,又收编了不少杂牌军,这炮兵的编制就大大缩水了。
    反正华夏各个军阀打来打去,都是以步枪为主,连机枪都舍不得多用,何况大炮了。
    一枚炮弹都是几十两银子,谁买得起啊!
    这次增援盘山,要和东瀛军大战,深谙东瀛军队战力的徐树铮坚决要求满编,各个师必须配备一个炮团。
    徐世昌和到总裁老黎都是知军的人,也清楚和东瀛军开战,没有重武器是不行的。
    另外,多少有点小心思,咱这北洋军不能太寒酸了,要不人家保安军和安国军看不起咱们。
    咬着牙,从京城“御林军”中抽调了两个炮兵团随行。
    东瀛军已经开始进军了,徐树铮第一时间命令两个炮兵团部署炮兵阵地。
    他是信心满满,双方人数差距大点,但北洋军以逸待劳,又有坚固的工事,打个漂亮的防守战还是没问题的。
    和自己人打打杀杀的,不算本事,和仇敌东瀛军较量才是真本事。
    徐树铮心里憋着一股子劲儿,一定要争口气,长长北洋军的志气,长长华夏人的志气。
    当然,他也存了一点和刘大双比试比试的小想法。
    徐树铮的第一道防线设在田庄台镇,这是个小镇子,据说最早是田姓、庄姓两户人家定居于此,取名田庄台。
    田庄台镇紧邻辽河,是进入盘山县的重要门户。
    当然,这个镇子还有个重要的历史渊源。
    甲午战争,这是清军和东瀛军最后一战之处。
    退守于此的二千清军,殊死抵抗,全部战死于此,壮烈殉国。
    今天,面对同样的敌人,徐树铮发誓要用东瀛人的鲜血祭奠死难的华夏英灵。
    “报告,东瀛军前锋部队距离田庄台还有四十公里!”
    一个参谋开始报告东瀛军最新情况。
    “我军准备如何?”徐树铮多少有点不放心,又问了一遍。
    “从辽河为界,工事全部完工,部队已经就位。”参谋报告道。
    “炮兵布署的怎么样?”
    “这个,这个?”参谋有点犹豫,支支吾吾的。
    “讲!”徐树铮口气严厉了。
    “炮兵阵地还未完工!”参谋小声说道。
    徐树铮的火噌地一下子起来了!
    尼玛的!敌人前锋已经到了,说不准明天就要进攻了,炮兵阵地居然还没修好。
    强压下怒火,他沉声问道:“为什么?”
    参谋偷偷的看了一眼徐树铮,低声说:“两位团长说,天寒地冻的,这炮位太难挖了。说是要请民夫来干,所以就耽搁了!”
    “奶奶的熊!走!去炮兵阵地!”
    徐树铮已经怒不可遏了。
    这都养的是什么兵?大战当前,出点力气都不肯,还要请民夫。
    带着卫兵和几个参谋,徐树铮打马来到了炮兵阵地。
    这是位于县城北面的一块洼地,距离田庄台只有几公里。
    徐树铮的计划是利用辽河迟滞敌人的进攻。虽然现在辽河是枯水期,水流不大。
    但河水还没有完全解冻,冰凉刺骨的河水就是一道天然防线。
    只要东瀛军渡河,徐树铮就准备用大炮轰击他们,
    炮兵阵地和他前几天来视察时差不多,炮位还没有完全挖好,稀稀拉拉几个士兵在有气无力地干活。
    大部分士兵是在一旁袖着手看热闹。
    见到徐树铮到来,两个团长急急忙忙跑了过来。
    “属下王世杰参见司令!”
    “属下赵善虎参见司令!”
    这两个人徐树铮都算是熟悉。
    由于段祺瑞早年兼任过北洋军炮兵司令,所以炮兵中提拔较多的都是安徽人,也算是皖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