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我在古代办妇联 > 第90章 寡妇蓉娘(1/2)

第90章 寡妇蓉娘(1/2)

    沁水村最近又陷入了忙碌,大批村民被安排上山挖魔芋。
    当然,魔芋种子也被收集了起来,等到来年播种。
    “魔芋那个紫色的芽嘴,也可以留着,埋到土里就能活。”
    竹凌去视察工作,又安排了几项:
    “先把魔芋屯到地窖里,近几日每天只用做三四百斤,除了供给东风楼和沁水小食的,剩下的,跟咱们合作的酒馆饭馆,挨家挨户送两斤,让他们试吃,等他下单子咱们再增加产量。”
    新品种,一下子不能做太多,东风楼和沁水小食算是自家产业,说推广就推广,只是客人有限,又是新品,一开始消耗的肯定不多。
    只有像豆腐一样,既能走街串巷的零售,又能被各家饭馆订购,才算真正的打开市场。
    魔芋在清源镇卖了几天,也算渐渐被人知道了。
    沁水村特产,从来就没让他们失望过,不少人吃过之后就惦记上它的味道。
    因着魔芋都是野生的,相对大面积种植的黄豆来说算是稀罕物,制作过程又麻烦又会辣手,所以定价比豆腐还要高许多。
    但总归比猪肉便宜!
    用猪油炒魔芋,和真的猪肉居然没多少差距,这种弹牙的口感是豆腐比不了的,让人更有吃肉的感觉。
    因着竹凌又叫孙铁牛带着行脚商队伍,在卖豆腐的同时,大范围做魔芋试吃活动,豆腐买的多的,还能获得一小块附赠的魔芋,所以很快就把市场铺开了。
    一时之间,魔芋又在清源镇火了起来。
    沁水村后山的魔芋有限,新魔芋还要等明年才能种出来。
    眼看着存货越来越少,为了不耽误生意,只好去其他村收购。
    都是一样的气候,沁水村能长的魔芋,其他村的山上自然也能长。
    每座山都是每个村的私产,想要人家的魔芋,就要找村长谈话。
    周围几个村的村长一听要收山上野长的黑疙瘩,立刻精神一振!
    他们早就眼红沁水村有豆腐这个独门支柱产业了,现在好不容易盼来了财神爷带着他们一起赚钱,自然没有推脱的道理。
    沁水村大肆收购魔芋的消息一传出去,不仅隔壁几个村里在家的村民连夜上山挖魔芋,就连不少在外做短工的村民都跑回来参与挖魔芋行动了。
    魔芋的收购价格可不低,和红薯、土豆差不多。
    可它却是野生的,不用种植,又压秤,只需要挖出来就能赚到钱,这对天天刨土的农民来说,不就跟白捡的一样吗?
    每个村子里的村民都唯恐自家挖的少了,少赚了钱。
    有了周围几个村子的魔芋供给,魔芋生意也稳定了下来。
    系统看着一车一车运来的魔芋忧心忡忡:“你记得叫他们保护环境啊,别把大山薅秃了。”
    竹凌:“放心吧,古人保护环境的观念比咱们还强呢!”
    古代人生存在农耕文明时代,是真正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有一套严格的律法,用来约束子民不去破坏环境。
    例如砍一棵树就要种一棵树,例如冬天燃烧秸秆给土地保温,例如春季实行“山禁”,夏季实行“休渔”……
    虽然有一些在现在看来不是很科学,但大部分都是很有用的,这是先贤们的智慧,是数千年精耕细作的经验组成的。
    等魔芋走上正轨,竹凌又扩展了魔芋丝这个副产品,专门卖给想要瘦身的夫人、太太们。
    这东西用撇去油脂的鸡汤煨了,浸泡入味,不比面条吃着低卡又美味。
    抑或是凉拌,做了少油又鲜爽的料汁,放上绿叶菜拌好,满满的吃上一盘子,可不是既饱腹又瘦身。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
    沁水村旁边分别是莲湖村和画水村。
    莲湖村的村民最近十分高兴。
    因为他们后山的魔芋最多,挖了半个月都没挖完,几乎家家户户都赚到了不少钱。
    莲湖村村尾,一户破败的农户家里。
    一个瘦削病弱的女人强撑着病体坐起来,想给去山上挖魔芋的小儿子做点饭吃。
    蓉娘是个寡妇,十五岁嫁人,成亲第一年,婆婆死了,成亲第四年,丈夫又死了。
    丈夫的亲戚们都指责她克亲克夫,抢占了他们的田地和房屋,还想把他们母子撵出村去。
    好在村长及时制止,虽然没把田地帮他们母子要回来,却也在村尾给他们寻了间破屋子,叫他们安置下来居住。
    即便如此,蓉娘也十分感念村长。
    她一个寡妇带着个年幼的儿子,若是被赶出村子,就是死局。
    她养不活自己,也护不住儿子。
    这些年,她苟活在莲湖村里,靠着帮人做短工,山上找野菜打野果,勉强养活了自己和孩子。
    今年是她丈夫去世的第三年,蓉娘23岁,她的儿子小榔头六岁。
    今年夏天,她给人洗衣服,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即便被人救上来,却也呛了水。
    她没钱医治,只能拖着残破的身子接着做工,结果这病情就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