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 第二三三章 燕王扫北(1/3)

第二三三章 燕王扫北(1/3)

    杨丰在会宁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新一轮建设。砟</span>
    他想开辟北路航运并不简单。
    首先需要解决垦荒区向会宁的物资运输。
    也就是拉林河航运。
    一个个分散的垦荒点向码头的物资运输,码头仓储建设,船只,甚至航线沿途停靠点,这些都得提前建设好,好在拉林河或者现在的名字会宁河本身水量足够,足以承担大宗物资的水运。
    然后是会宁城的仓储。
    这个很重要。
    毕竟需要存储整个冬天,虽然霉烂问题不用担心……砟</span>
    零下三十度比冷库效果都好。
    不过防老鼠是必须的。
    再就是大量的松花江船,这种就要尽量吨位大些了。
    毕竟哪怕一路顺利这些运输队也得去半年,他们光把货送到鲸海卫就得两个月,而且他们不可能再原路返回,运输船同样是一次性使用的,需要到鲸海卫搭运货的海船南下走杨丰来时候路线返回。整个过程顺利的话也得四个月以上,不顺利那就真得半年了,也就是说这批人是专职,他们开春走秋后回,回来直接就猫冬,不可能参与其他工作。
    所以目前垦荒队的人员,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至于造船……
    他后面还有座吉林船厂呢!砟</span>
    正好现在会宁的开拓结束,这座船厂的大规模造船任务也结束,从全国各地征调的工匠,正在等待他们新的任务,船厂肯定会保留,但几千工匠是肯定用不了。
    让朱元璋留下一千多,然后除了维护会宁水师的战船,剩下主要工作就是给他造船,大不了杨大使给他们开工资……
    可不是杨大使逼他们留下。
    明明是皇帝陛下让他们继续留在这冰天雪地的地方,杨大使心善,看不得他们受苦,所以给他们找些赚钱的门路。甚至那些愿意在这里成家立业的,杨大使还给他们配女人,不就是女人嘛,杨大使的义女是取之不尽的,毕竟这年头无论倭国还是朝鲜包括那些土司那里,女人都是当做商品贸易的。
    再就是向鲸海卫的航运,或者说松花江下游的航线。
    不过这个也有人。
    明军水师在吉林到五国卫之间早就形成稳定的巡航,每年都会在开河后一直航行到五国卫,向沿途部落显示大明的统治权。砟</span>
    然后返回。
    至于从五国卫到鲸海卫的航线的确就走过两回,第一回是去鲸海卫开拓时候,也就是设立鲸海卫时候,第二回是去修庙时候。不过这两次的船只也都是一次性的,从那里逆流返回的时间太长,还不如把船扔了然后骑马回来。
    不过两次也足够锻炼出熟悉航线的人了。
    由他们带着船队就行。
    更何况第一次也没多少货,目前种植大豆的,只是第一期开荒的五万亩而已,以目前平均亩产,大概收获八万石。
    从会宁起航当然是大船,现代这段航线都能航行千吨级内河船,虽然千吨级的确夸张了,但千料级却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就是几十艘而已。不过以目前的垦荒速度,明年就能扩大到十五万亩,那些专门制造的大型垦荒犁都是十个犁并排的,前面光拉犁的牛就得十几头。
    这些牛一多半是租用。砟</span>
    一头牛工作一个月,然后还给那些牧民换新的。
    后者也很喜欢这种合作。
    因为他们可以从垦荒队手中交换粮食,铁器,甚至盐糖布匹等等。
    双方正在形成互相依存。
    有点像清末辽西垦荒的农民和牧民之间关系,前者租后者的牛,后者买前者的粮。
    当然,互相之间关系融洽。
    这一点和清末不同。砟</span>
    毕竟这里的牧民,可不敢对垦荒队员耍脾气,不说真打也的确打不过的问题,单单这些垦荒队员后面的老板就能让他们抑制住一切冲动。其实都不用杨丰,张定边这个老家伙过去和他们交流一下,就把他们吓得老老实实。
    这才是互相尊重的前提。
    ……
    两个月后。
    “这就是丰收的喜悦啊!”
    杨大使站在收割的大豆田边,看着正在向前的收割机。
    当然要用收割机。砟</span>
    小型的畜力收割机也比人工效率高的多,哪怕就算高一倍,那也是质的改变,他现在用的这种实际上是刘姐那边找专家组,给他以这个时代能达到的条件,专门研制的,话说几个院士级别的科学家,专门给他操心畜力机械。
    的确也很夸张了。
    而且是无偿付出……
    他们从杨丰这里真得不到什么回报。
    最多也就是验证了平行宇宙存在和虫洞理论。
    但仅仅验证了。
    其他收获就没有了。砟</span>
    至于他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