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寒门小甜妻 > 第734章 吵起来了(1/2)

第734章 吵起来了(1/2)

    李东阳找赵策说完漕运的事情没几天,果然弹劾的奏折就接连被送到了弘治皇帝面前。
    弹劾的人,无一不在诉说着海运的坏处。ωωw.cascoo.net
    海上情况不明,还时不时有大风浪,恐怕运输的粮食会被海浪所倾覆。
    一旦船被海浪倾覆,那运载的粮食可就什么都不剩了。
    还说国朝发展这么多年,漕运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
    历朝投入了许多的人力物力开凿的漕运,若是因此而被闲置下来,沿岸好不容易清剿的匪寇也会卷土重来。
    沿岸百姓的安危实在让人担心。
    各种的理由,他们都在阻止着后面可能继续海运的行为。
    上奏折的人实在太多了。
    加上那些官员们在先前开海和抬高商税这些事情中所积压的怨气,似乎一下子全部爆发。
    弘治皇帝也不能像以往一样,对于这些奏折无视。
    今日早朝,他不得已安抚了一番百官们。
    只是安抚刚落,又有人站出来,言辞激烈的批判了此事。
    这官员见众人的弹劾上奏明显不能说动皇帝,于是把矛头直指赵策。
    “臣听闻,漕运改海运一事,乃是出自永西伯之口。”
    “永西伯虽然是朝廷勋贵,但他毕竟年纪轻。”
    “漕运的历史,由来已久。”
    “岂能因他一人之言,陛下就如此鼎力支持?”
    “不错。”有人附和道:“以永西伯之才学,不过区区一举人罢了。”
    “举人去给太子讲学,本就不妥。”
    “如今陛下更是直接听信他的话,就要改变我朝经营已久的漕运。”
    “自隋以来,历朝历代在漕运上投入了多少的人力物力,才得以疏通南北,承接起江南之地与北直隶的官运。”
    “漕运如今正值繁荣,沿岸贼寇也都被整治的几乎消失。”
    “陛下若是贸然开了海运代替漕运的头,朝廷又要在海防上投入更多兵力。”
    “如此一来,岂不是更增加了朝廷在军事上的负担?”
    “此举若是被天下人得知,恐怕陛下也满难免会受到天下有识之士的诟病。”
    这官员的话,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同。
    大家又纷纷调转枪头,都把矛头指向了赵策。
    弘治皇帝有些疲惫的揉了揉眉心。
    今天上朝,他就知道会有一场硬仗要打。
    想不到这些人的反应,居然比想象中的还要激烈。
    个个言辞切切,说话间都是为了百姓为了国朝着想。
    立于百官之前的刘健两人,看了一眼岿然不动的李东阳,两人也默契的没有说话。
    弘治皇帝道:“若不改海运,任由漕运继续堵塞,那庆阳府的百姓怎么办?”
    吏部郎中站出来说道:“陛下,漕运堵塞,也只是一时。”
    “我们完全可以直接用陆运跨越堵塞的区域,而非冒险使用海运。”
    “臣觉得此举,实在有失考虑。”
    这海运,如果失败了或者延迟还好。
    但如果真的比漕运更节省时间和成本,而且成功送达。
    那肯定就不是他们这群反对的人乐于见到的。
    先前开海,动的那部分的利益,本身就让朝中不少人积怨已久。
    如今改漕运为海运,又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本来大家走私的、控制漕运的,都一起吃的满嘴流油。
    如今走私的被开海打击了不说,你这漕运的还要去抢他的饭碗。
    这他们哪里肯答应?
    于是便一堆人,吵成了一团,嚷嚷着让弘治皇帝停止海运,及时止损。
    以免运粮的船在海上遇到了什么风浪。
    到时候粮食送不到不说,跟着押送的士兵们都有去无回。
    他们极尽可能,夸大其词的说出了海运的害处。
    至于因为运粮不及时,可能死去的百姓。
    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数字罢了。
    一群人越闹越凶,甚至有人扬言要陛下召赵策前来,问清楚他究竟是何居心。
    弘治皇帝被他们吵的脑仁疼。
    这时,一名官员,直接站了出来。
    “臣兵部主事何孟春,想请问漕运清吏司姚大人一件事。”
    在场的基本都是反对漕运改海运的。
    漕运清吏司姚大人一时没有察觉出何孟春的意图,直接点头道:“何大人要问何事?”
    何孟春直接说道:“下官听闻,漕运拥堵,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就算是平时风调雨顺的季节,只要到了运粮的时间,那便一定会堵塞。”
    “对于此,姚大人准备怎么解决?”
    听到这人对着自己开炮,刚刚一群同仇敌忾的人才反应过来。
    这不是友军,这是敌军。
    再一想。
    何孟春,是李东阳的徒弟。
    他这时候跳出来说这些,受的是谁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