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穿成作精老太,别人逃荒我开荒 > 第 149章 梨花镇(1)(1/2)

第 149章 梨花镇(1)(1/2)

    几人在镇外打过招呼,田贵就说自己无法进镇,想请徐二瑞帮忙买些米粮。

    “我这里有五十文钱,想买些细粮,能买多少买多少!”

    田贵从怀里摸索着取出钱袋,这是在医棚干活换来的粗粮卖成钱。

    不知道现在粮食价格,只能尽钱数用,可现在连镇也进不去了。

    徐二瑞拿过钱,有些意外:“田二叔,你家现在吃得起白米了?”

    田贵有些不好意思:“我媳妇又怀孩子了,吐得厉害,就想买些白米熬粥给她喝!”

    江枝:人的繁殖能力真强,现在这情况依然可以怀孕。

    不过章县令最喜欢看见这些事,人口太少,万物待兴!

    她接过钱袋:“好,我帮你问问米价,就用这五十文买吧!那你在这等着!”

    田贵连声感谢:“好,感谢江嫂子!”

    人群向镇里走,就在徐二瑞小满顺利进镇,江枝担心李老实被拦住时,李老实冒出一句,不得豁你,是本地人就被放行。

    他脑瓜子灵活,几个月天天在山上跟小满徐二瑞混,早就学会本地口音,年前就自己混进来的。

    梨花镇只有一条街,店铺沿河而建,都是一些瓦房和砖房。

    原本是五六十户人家的大村子,渐渐周围各村民众自发聚集形成集市。

    有人开店铺做生意,饭铺、酒肆、药店、布庄,也就成了有规模的商业街。

    里长代管着集市琐事,招募青壮担任镇丁,可乱兵流匪来时,镇外矮墙失守,住在镇上的里长被杀,镇丁也全部驱散屠杀。

    现在这些镇丁还是各村回来招来的,业务生疏,需要辨认口音。

    被毁的梨花镇现在已经恢复了一部分。

    赶集的人很多,每个人都在街边摆上自己带来的商品。

    有粗粮,有蔬菜,还有半旧的衣服家具。

    销售换钱也好,以物易物也好,都想赶紧找到自己家里需要的。

    过完一个冬天,每个人对生活的渴望仿佛是地皮下的草芽,都在这即将到来的春天萌发。

    徐二瑞背着一大包灯芯草,在人群里很是打眼。

    不等他放下,就有人过来询问:“小伙子,你这灯芯草是怎么卖?”

    徐二瑞没有卖过,江枝也不知道这里的物价,尤其是现在的物价。

    还是不务正业的李老实答话:“每斤五十文!”

    那人转头就走,显然是要价高了!

    徐二瑞一下就急了:“娘,人家不买怎么办?”

    江枝不急,不买就不买,她还要转一圈,看看行市再说。

    这还真不能怪李老实喊高了。

    灯芯草一般人少有买一斤的,草芯松散又轻,一斤就有一大捆,徐二瑞身上满满一大背篓还不到四斤。

    灯芯一晚上用不了三寸,一斤草够半年。

    对现在还缺吃少穿的人来说,油灯可有可无,至少江枝在山上就很少点灯。

    偶尔点灯棉线就能凑合着使,自然用不上灯芯草。

    李老实也不急,买卖东西就是这样的,他以前为了捡便宜,没少做些心里想买,人却故意转头走的动作诈别人。

    市集上卖东西的人多,买货的人少,大家都穷,每个人都是想自己能遇上一个傻的。

    江枝在卖鸡蛋的摊位上问了价,一枚鸡蛋四文钱,不便宜,比带壳的稻米贵。

    价高东西还少,那男人面前也只摆三枚蛋。

    现在能养鸡的人家少,冬天鸡缺食又不下蛋,就连山上两家人的鸡也是隔上好几天才下一个。

    二是鸡蛋什么时候都比粮食贵,就现在一个土鸡蛋至少得2元,一斤稻谷1.1元。

    所有生意最好的大概是铁匠铺,此时满满围着一圈人,一手捏着钱袋,一手摸着锄片,满脸纠结难舍。

    春播在即,无论是留下没有逃的,还是返乡,家里都缺少锄头镰刀。

    没农具就无法种地,掏空家底也得买。

    江枝先帮小满和二瑞在街边找到一处空位,把十几双草鞋、几束麻线葛丝摆上。

    草鞋定价十五文一双,十文一小束麻,十文一束葛,还有自家晒干的红棘果粉三文一斤。

    不管钱多钱少,先见钱再说。

    而带来的木耳菌干没有摆,在这里恐怕是不好喊价,若是卖得太低又亏,反正能放,还是存着等以后有机会去县城。

    一切安排好,江枝则让李老实带自己去药店。

    这里是一处两间的铺子,上次流匪入镇,药铺没人抢,但东西被砸,现在镶嵌式的门板还有破损痕迹。

    跟外面喧哗的街道相比,店里生意就冷清了,只有一个顾客提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