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走进不科学 > 第二百六十六章 好戏开场(7.6K)(1/5)

第二百六十六章 好戏开场(7.6K)(1/5)

    你就是日更三万?」

    眼见刚进屋便有人一口道破自己的优点,徐云下意识的便是一愣。

    待他重新回过神时。

    面前已经站立了一位年轻男子。

    此人的个头大约一米九上下,身形却有些瘦弱,颧骨微微凸起,两颗眼睛极其明亮。

    从外表上看去。

    徐云不自觉便想到了后世一位名叫克劳奇的足球运动员,外号‘高佬“。

    接着不等他开口。

    这根瘦竹竿便一把抓住他的手,一边晃啊晃,一边叽里呱啦的说了起来:

    「罗峰同学,终于见到你本人了!」

    「如果不是你,我的家族恐怕还要遭受很长时间的非议,我代表我的家族感谢你!」

    「可惜前几天我晚了一步,让汤姆逊同学先把建议书交了上去......」

    看着面前絮絮叨叨、仿佛想要以身相许的年轻男子。

    徐云只能一边干笑,一边制止住他更为剧烈的动作。

    从年轻男子的这番话中不难看出。

    他应该就是那位晚于老汤、但早于艾维琳提交邀请自己面试提议的神秘人。

    但问题是......

    徐云别说帮助此人的家族了,他连对方到底是谁都不知道。

    二人在今日之前,压根素未谋面!

    可另一方面。

    自己的这幅东方面孔在剑桥大学...或者说整个英国境内的辨识度都很高,加上对方一口喊出自己的绰号,由此可以判断此人要找的目标必然就是自己。

    难道说自己某天孟德附身,在睡梦中干了某些好事?

    这也不可能啊......

    好事换成明里紬倒还差不多......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看向了一旁的汤姆逊,疯狂的开始眨眼示意。

    汤姆逊见说微微一笑,用下巴轻轻朝瘦竹竿努了努,解释道:

    「罗峰,和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三一学院二年级的研本科生,丹尼尔·布莱德雷同学。」

    「丹尼尔·布莱德雷?」

    重复了一遍这個名字。

    徐云瞳孔微微一缩,目光再次投到了面前这根瘦竹竿的身上:

    「难道是.......」

    汤姆逊重重一点头,肯定了他的猜测:

    「没错,他就是那位布莱德雷的曾孙。」

    得到了老汤的答复,徐云顿时恍然大悟。

    难怪这人会对自己如此友好。

    难怪这人张口就说要替家族感谢自己。

    因为他就是那位布莱德雷的曾孙啊.......(252章有提过布莱德雷,谜题现在揭晓,其实当时已经有暗示了,大额悬赏的难度咋可能会那么简单.....)

    说起布莱德雷这个名字,很多人脑海中想到的可能都是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也就是海对面历史上最后一上将。

    但如果你在这个名字后头加上‘光速“二字再次搜索。

    就会发现另一个叫做布莱德雷的人,曾经在历史上留下过些许印记。

    此人全名为詹姆斯·布莱德雷,大多数文章会将其称为J·布莱德雷。

    詹姆斯·布莱德雷是一位英国天文学家,1693年出生,1762年去世。

    此人之所以会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因为他在1728年发现了一个现象:

    他在地球上观察恒星时,发现恒星的视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在一年之内,所有恒星似乎都在天顶上绕着半长轴相等的椭圆运行了一周。

    他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恒星发出的光传到地面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此时间内,地球已因公转而发生了位置的变化。

    最后他用这个‘光行差法“,测出了光速的另一个数值:

    299930千米/秒。

    这个数值与小牛和惠更斯测出来的21万公里/秒相差极远,不符合当时的固有认知。

    同时詹姆斯·布莱德雷的这套方法也存在一些当时无法解答的漏洞,所以他的测算结果一直没有被学术界接纳,甚至还被嘲笑为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人。

    詹姆斯·布莱德雷对此肯定不服嘛,所以就在1731年进行了申诉。

    在原本历史中。

    詹姆斯·布莱德雷因为1731年的那次申诉,遭遇了一次超大规模的‘网爆“:

    朝房子的玻璃丢石头属于基础日常,布莱德雷自己还被英国天文台给辞退了,他在巴克莱银行工作的哥哥也因此也丢了工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