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初唐小闲人 > 第263章 别动歪脑筋(1/2)

第263章 别动歪脑筋(1/2)

    江南的热闹来得快,去得也快。

    三万石稻种听起来多,但被江南世家这么一分,到了各家手上,数量其实也没有多少。

    各家麾下的佃户都是侍弄稻米的好手,育种之事,对他们来说轻车熟路。

    现在只需要等着种子发芽,而后对禾苗进行筛选,将合格的禾苗移栽至水田里就好。

    李让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对这方面没有发言权。

    他倒是去田地里和育种的农户们学习过一段时间,但学了小半个月,他觉得他还是更适合回家种红薯。

    哦!

    大唐没有红薯。

    所以李让选择躺平。

    躺着躺着,中秋佳节一晃眼就过去了。

    第二批,第三批稻种也陆续到位。

    只是稻种还没来得及到达李让眼前,便在长江码头上被各家派出的小船分完。

    对此,李让除了感慨江南世家效率真快之外,也委实没什么话好说。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当日李让从顾氏别院回来之后,各家府上派来找李让求购茶叶的人便络绎不绝。

    于是,李让只好将回归府中还不到两个月的厨娘又派了出去,建茶厂,炒茶叶,服务上帝

    江南不缺茶叶,所以完全没必要从关中运过来。

    至于江南茶叶市场的利润,李让也只能含泪独吞。

    他发誓,真的不是他不愿分唐俭一杯羹,主要是商场如战场。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商场之上无父子!

    商场连父子都无,更遑论他和唐俭的关系离父子还差得远。

    李让在躺平的同时随手赚了个盆满钵满,时间也不知不觉的来到九月。

    九月初九,重阳节,今天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因为今天李让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他要带上他的老婆团,去城外收割唐旺种下的第一亩三季稻。

    是的,唐旺种在仓库后面那一亩三季稻熟了。

    唐旺种植的稻种,时间上已经得到了证实,三个月多一点可以收割,但产量如何,还需要先收割完才会知道。

    这种事情,李让必须要身先士卒,既是喂他自己吃一颗定心丸,也是给江南士族吃一颗定心丸。

    同时,李世民那边也要有所交代。

    上身穿着短衫,下身是套到腰间的防水皮裤,头上带着斗笠,这是李让今日的打扮。

    至于以金城为首的李让老婆团,则是清一色裹上头巾,身上虽然穿的是粗布麻衣,但就那一针一线的做工,也不是寻常人能穿得起的,每人腰间还挎着一个精致的竹篮子。

    看起来不像是要下地干活的农妇,更像是出城踏青的小资人家的小媳妇。

    上下打量了几眼几位小娇妻的打扮,李让不由得想起了远在长安的长孙皇后。

    他还记得去年在后宫的农田里试验曲辕犁的时候,长孙皇后也是这样的打扮,带着一群皇子皇女亲手收割后宫那几亩地的产出。

    不用说,金城肯定是跟长孙学的。

    至于另外几女,必定是金城教的。

    李让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他的打扮也不像个农夫,更像一个钓鱼佬。

    左右不过是一亩地的稻子,还有唐旺带着人帮忙收割,就当去游玩了。

    “准备好了没,好了就走!”

    李让催促了一句,几女终于收起了好奇的目光,不再互相打量。

    李让耸耸肩,率先出了府门。

    府门外,架好的牛车已经等候已久,牛车旁边,陈一和王二的打扮与李让如出一辙,脸上还带着某种略显猥琐的兴奋之情。

    不过他们的兴奋可不是因为丰收而喜悦,主要是因为可以出门撒欢。

    没法子,李让这个主子太宅了。

    江南又不像关中,随时有那么多危险需要他们去应对。

    天天待在府里,人都快发霉了。

    要说婆姨在也好,偏偏来的时候他们嫌麻烦,将家眷都留在了关中,而李让又不准他们上青楼,以至于一身爆棚的精力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现在好不容易能出城玩耍,他们不兴奋才怪了。

    李让一屁股坐上牛车,看着眼前的两个卧龙凤雏憋得额头上都长痘了,不由得暗叹口气。

    “可别说侯爷不体谅你们,今夜你们可以出门,但别让郡主发现,不然你们就惨了。”

    李让小声的说了一句,两个亲卫眼中顿时冒出了绿光。

    但还不等他们开口应下,门后便传来金城霸道的声音:“我看谁敢!”

    简短的四个字,顿时让陈一和王二如丧考妣。

    金城带着三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