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初唐小闲人 > 第242章 附庸风雅(1/2)

第242章 附庸风雅(1/2)

    金城一走,王行舟也放下了戒心。

    既然自己给他台阶他不下,那就不要怪他们以多欺少了。

    他还真就不信了,李让一个人能在这么多人的围攻之下,还能让他们难堪。

    酒宴的气氛逐渐高涨,王行舟也加入了劝酒的大军之中。

    今日的宴席,来的都是各家在扬州官场之上的代表,他们今日除了接待李让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打探李让的成色。

    所以很快,宴席之上的话题就逐渐从单纯的吹捧,朝文会方面发展开来。

    大家都是文人嘛。

    文人在一起,除了相互吹捧之外,谈论的事情无非就是诗词歌赋加女人,最多再加点国家大事。

    但江南文人远离政治中心,想谈国事无从谈起啊。

    那就只能从清谈方面着手,反正全靠想象。

    而吹牛逼一项,恰好是李让的强项。

    李让确实不懂怎么治国,但他的知识储备量堪称恐怖。

    有道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他只需要从后世那些碎片化知识里面随意的抛出一个新奇的观点,便能引来众人惊愕的表情。

    一群扬州刺史府的属官惊叹于李让的政治才能之时,也难免存了要和李让一较高下的心思。

    谈国家大事,他们谈不过李让。

    谈女人,金城郡主乃是人间绝色,而这样的人间绝色都被李让拿下,他们也只能甘拜下风。

    那就只能从诗词歌赋一道着手。

    所以,一位官员在敬了李让一杯酒之后,便忽然感慨道:“李县侯果真无愧于大唐少年英杰之名,于治国,军事一道都有很深的见解,下官还听说李县侯入城之时便留下了一首传世诗词,真不知何等绝世大才能教授出李县侯这样的人杰。”

    那官员摇头晃脑的感慨了一句,不等其他人附和,便继续开口道:“说起来,今日乃是吾等替李县侯筹办的接风之宴,若是只谈公务,未免有些煞风景,既然李县侯于诗词一道上亦是大家,吾等也不妨附庸风雅一番,诸位以为呢?”

    那官员看似是在问扬州刺史府的一众属官,但目光却是直直的盯住了李让。

    他要表达的意思很明显,他们久居江南,远离大唐政治中心,对于国家大事没什么话语权,至于军事一道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这两项他们认输。

    但认输归认输,不代表他们服气。

    你李让是行伍出身,又在长安盘桓日久,属于胜之不武。

    你李让不是还有一个诗词大家的名头吗,那现在我们就要在诗词一道上向你发起挑战,为江南读书人正名,你可敢应战?

    但那官员不知道的是,李让铺垫那么久,等的就是这一刻。

    什么国事也好女人也好,能装出来的效果很有限,毕竟你能靠想象大放阙词,我也可以。

    而诗词不一样,好不好别人一看就知道。

    所以,李让果断装出一副醉醺醺的样子,不住的罢手道:“谢司功说笑了,本官哪里是什么诗词大家,那都是大家抬爱出来的虚名而已,不过......既然谢司功有此雅兴,本官也不好扫了大家的兴致,吾等便一同附庸风雅一番,权当为今日的宴席增加一点情趣。”

    此言一出,就见那被李让称之为谢司功的官员眼中瞬间闪过一抹喜色。

    而其他官员,包括王行舟在内,脸上也是露出了矜持的笑容。

    他们承认,李让在诗词一道上确实有点造诣。

    但......也仅此而已了。

    据他们所知,李让留下的传世之作不多,且大都是诗余。

    他诗余写得好是不假,但诗余为什么叫做诗余,便是因为诗余在大唐并非主流。

    而主流的诗歌,李让似乎只有一首,就是刚刚在城外做的那首。

    那句天下三分明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是好,但他们也都是江南的饱学之士,这样的诗词若是愿意花时间去雕琢,也不是作不出来。

    最最最重要的是,他们人多啊!

    这么多人围攻李让一人,就问怎么输???

    不可能输!!!

    虽说以众敌寡,说出去名声不好听,但你李让是诗词大家啊。

    什么叫做大家,经得起车轮战,还能战而胜之,那就叫大家,不然你称什么大家?

    更何况大家都是官场中人,哪个好人家的官场讲脸皮讲名声?

    那不是扯淡嘛!

    所以,真的输不了一点。

    李让脸上依旧是一副醉醺醺的模样,余光已经将一众扬州刺史府属官的表情尽收眼底。

    笑吧,好好的笑吧,一会儿你们就该笑不出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