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听书阁 > 细说红尘 > 第115章 融入烟火融道万情(2/3)

第115章 融入烟火融道万情(2/3)

  ——

    正如易书元说的那样,他讲完第二个故事就走了,没有再和齐仲斌和喻婆说什么。

    今晚精彩的说书让墨府上下大开眼界,墨家的茶叶生意遍布大江南北,墨老爷也算见多识广,却也从没见过如此厉害的说书技艺。

    不是没有厉害的说书人能够一人分饰多角,但易书元这样的明显已经打破常人认知了。

    墨老爷亲自送易书元到门口,又硬是要多塞十两银子给他。

    易书元也不拒绝,收了银子后才拜别离去。

    此刻夜已经深了,街道更是没什么行人,易书元拒绝了墨老爷差人相送的好意,只是独自一人在街上走着。

    易书元重新拿出了之前在墨府后院捡起来的纸片人,纸张已经被烘干了。

    “灰勉,伱见过多少仙修?”

    小貂从易书元的头发处钻出来,张口回答道。

    “不算先生的话,见过三个,那是一百多年前在凤来山,我第一次见到山河仙炉图的时候,那会有三个仙修应该是一起的,也去看了画,正好撞上了,不过他们一个个的都看不出此画的不凡,还不如我呢!”

    易书元瞥了一眼灰勉。

    “你不怕啊?”

    “怕是有一点的,不过那会我还占了一座小庙呢,他们把我当成一个小毛神,没把我怎么样。”

    在元江县的时候,黄宏川、向常青和松翁早就有言在先,仙道最是不可捉摸,道行高深的修仙之士也不是常能遇上的。

    看来真正的仙修应该都比较高冷,很少在红尘现身吧。

    否则如齐仲斌这样向道之心甚坚的人,多少应该给个机会的。

    身为术士,齐仲斌身上虽然免不了气数驳杂,应了当初游神那句术士往往“积弊甚多”,但也绝对算不上孽债缠身。

    当然,齐仲斌身上的缠身之气是有的,却算不上易书元眼里的孽债,只能说应该也和一些个妖邪结下过梁子。

    “先生,他想做娃娃的师父呢,让他教术士那一套,只会害了娃娃,而且咱从娃娃上辈子就开始等,如今找到了,您不收娃娃做徒弟,要让人么?”

    易书元一个脑瓜崩“咚”地一下弹在灰勉的头上,让小貂“吱~”了一声不断用爪子搓揉。

    “娃娃又不是货物,什么让来让去的,这事没那么复杂。”

    易书元步伐轻快,丝毫没有心理负担,轻轻哼着歌回客栈去了。

    ——

    日子一天天过去,齐仲斌依然住在墨府不曾离去,他做好了某种心理准备,但易书元却再没主动来过墨府。

    有时候在街上遇着了,易书元还主动打声招呼。

    在齐仲斌眼里,这位易先生仿佛已经融入了茗州城的生活,走街串巷的时候也是和寻常百姓一样,遇上熟人会打声招呼,遇上讨厌的事情则会避开。

    要知道一般的术士之流,尤其是有真本事的,大部分总是一副高人样子,哪怕可能不是有意为之,但内心其实都有一丝高人一等的心态,并且会不自觉表现出来。

    就连齐仲斌自己其实也差不多,至少几十年里面九成以上的时间是这样的,即便这两年看开了也依然有点这种脾气。

    而这位易先生,就真的生活在了茗州城中,甚至都闯出了不小的名头。

    茗州范围内一直有茗州十五绝的说法。

    一绝毫无疑问,是茗州以雾青为首的,自古以来名满天下的茶。

    二到七绝是茗州几处胜景,这些景致有的只是漂亮,而有的是在史书上都能有浓重一笔的。

    千年古城为茗州城留下了十足的历史底蕴,也是茗州人心中那份傲气依存之一。

    八到十五绝大都是是茗州的美食所在。

    即便是如今的茗州,也依然商贸众多,而在开阳大运河贯通之前,曾经的茗州更是通衢之首。

    天下各地人士来往于茗州是络绎不绝,也为茗州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和美食,后者更是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而现如今的茗州城里,一些好事者喊出了茗州十六绝的口号。

    将庆元楼的说书列为茗州城第十六绝。

    可以说易书元在茗州城已经有了不少狂热粉丝,而且但凡听过他说书的人,哪怕原本对第十六绝说法嗤之以鼻,听过几次后都说不出嘲讽的话了。

    ——

    八月初二,是自夏秋以来比较凉爽的一天。

    这世界虽然同易书元上一世有很多相似的节日和历法,却并没有七夕这个节日。

    但八月初二这一天也有类似的意思,这一天晚上,茗州城的河道中,年轻男女们在河边放着花灯。

    名胜之一的荷风桥上,易书元依靠着栏杆,一手挥动折扇为自己带来清凉,带着些许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叶凡唐若雪 总裁,宠妻请节制 压寨先生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拯救关山小队,她是认真的 大国实业